做功课,从写作业单开始

功课(the work)可以调查一切让我们有压力的想法,四个提问和反转看似已经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工具,所以很多人在应用时,可能会习惯这样做:在一个场景里感到压力,直接觉察有压力的想法,然后应用四个问题和反转,跳过了写作业单。

我过去也做过很多这样的“散装功课”。尤其是在压力特别大的时候,内心的焦虑驱使着我匆匆忙忙写下有压力的那个想法,对它做功课,想要立即改变对它的认识。随着后来做功课经验的积累,以及在群里旁观很多别人的功课,我有了新的认识。

写好作业单,是做功课的第一步。

通过写作业单,可以全面觉察自己的想法。作业单的六个问题,其实是从不同角度带我们去看,在那个有压力的场景里,我们对于那件事、那个人,究竟都有哪些想法。有的时候,即使我觉得已经很明显地感觉到是哪个想法在作祟,尝试去写写作业单,仍然会让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:原来,我是这样想的啊;原来,我想要这个啊。作业单就像一个360度无死角的照相机,照见各种压力信念,带我更深入地认识自己。

通过写作业单,可以更好区分想法和情绪。我们用功课去看的,是有压力的想法。但是很多刚接触功课的朋友在确定压力想法时,往往会混淆情绪和想法,或者把二者夹杂在一起。例如,我做了一件事,随后我担心某人会为此责备我。如果采用写作业单的方式,我很容易写下第一句——我对ta感到担心/不安,因为ta会责备我。那么做功课的时候,我调查的会是后半句,“ta会责备我”。我相信这个想法,所以感到不安。


而如果不写作业单,一些新做功课的朋友,可能会调查“我害怕ta会责备我”,把情绪和想法混合在一起,在后面反转的时候,甚至会有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,是去看我害怕?还是去看ta责备我?把自己绕糊涂了。

凯蒂说,功课无论如何都不会做错,如果你喜欢直接写下一个压力信念,对它做功课,这没问题,但如果你过去很少使用作业单,我建议你可以试试,也许会有新发现。